商战经典案例
1986年底,当时还在江苏丹阳从事眼镜批发生意的陶秀青获悉海南即将建省的消息,他敏锐地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商机。他想,海南地处热带,阳光非常强烈,一般的镜片难以抵挡紫外线,而当时在江苏市场上已经逐步推广的变色镜片在那里应该有市场。
春节前不久,19岁的陶秀青拎着两只装了1000多副变色镜片的大箱子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先是到广州,再换坐客车到海安,然后又坐渡船到达海口。镜片是娇贵的玩意儿,又是这样沉甸甸的两大箱子,一路上陶秀青都没敢睡个囫囵觉,实在熬不住了才打个盹。终于,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后,陶秀青带着这两箱承载着他梦想的镜片踏上了海南的土地。
到了海南,陶秀青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海南主要的眼镜店跑了个遍。当时在海南,变色镜片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大家对这一新鲜玩意儿十分看好。没多久,陶秀青所带的镜片一销而空。这一最初的成功,让陶秀青决定把生意搬到海南,“精功”眼镜的辉煌也在那一刻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2006年5月30日,重庆,首届中国眼镜零售业高峰论坛。
“我呼吁眼镜行业的同仁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因为我们是有理想、有抱负、光荣的中国眼镜人。为实现中国眼镜人的理想和梦想,为中国视光学的发展,为中国眼镜行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陶秀青吸了一口气,结束了他的讲话。
是的,现在的他,是这个行业里的领军人物,这里是他的舞台。而此刻,又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在20年前的海南海口市解放东路上,一间小小眼镜店的2米柜台后坐着的那个个子不高、长相清秀的外地小伙子呢?
许多年过去了,当年与陶秀青一起怀揣“特区梦”踏上海南这片土地的掘金者,在海南的大起大落中,有些离开了,有些被淘汰了,而陶秀青执着他的眼镜事业一步步建起了自己的王国。
陶秀青的眼镜王国此刻的名字叫“精功”,旗下包括精功眼镜(香港)国际有限公司、海口精功眼镜有限公司、上海精功眼镜有限公司、海南精功视光学眼镜学校、海南精功实业有限公司,“精功”品牌目前拥有76家连锁店,柜台加在一起超过了4000米,覆盖全国19个省市,仅次于宝岛眼镜。
从最初的2米柜台到现在的4000米,陶秀青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执着。随着资金实力的日渐壮大,越来越多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尤其是在海南,眼镜零售是一个冷门行业,大多数局限于小打小闹,更多人选择的是房地产、旅游业等热门行业,但经历了海南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风雨雨,陶秀青始终只是埋头做他的眼镜。
人生的转折或许只是缘于那一次不经意的驻足。
1993年,26岁的陶秀青正踌躇满志。当时在海口,陶氏兄弟开的眼镜店名号那叫一个响亮,才20多平方米的小店里,每天顾客盈门,日营业额达一两万元,陶秀青和大哥陶荣联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忙着数钱。生意蒸蒸日上,一切似乎都已经上了轨道。但始料不及的是,一起闯天下的亲哥俩此时却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闹起了分歧。大哥陶荣联认为,创业容易守业难,传统的经营方式更适合他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创业者。而陶秀青却不甘满足于现状,他觉得,应该去更广阔的天地闯闯。
两兄弟分了家,为各自的理想寻找答案。哥哥陶荣联注册了海口盛昌眼镜有限公司,继续传统的经营模式。而陶秀青则注册了“精功”品牌和海口精功眼镜有限公司,走上了规模扩张之路。
路已经摆在眼前,可是怎么走?这时,一本书的出现改变了陶秀青的人生。
这本书的名字叫《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台湾出版,售价527元。
16岁就挑着眼镜担子出来闯天下的陶秀青很清楚,一个农村娃想要超越传统的经营模式,走上现代企业发展之路,必须先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这些年来,他从来没有放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无数次,当一天的生意结束,陶秀青就会端起他的书本。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大。
如果说在此之前,陶秀青的理想还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的话,这本书的出现让他看清了自己的方向——连锁经营,打造眼镜零售业的民族品牌。
从1996年开始,陶秀青开始到美国等地学习连锁经营模式。1999年,公司同时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今年4月,“精功”商标获得了全国驰名商标称号。与此同时,由精功眼镜首创,中国第一个以太阳镜为载体的标志性赛事——精功(国际)太阳镜模特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第七届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办之中,这是陶秀青致力于打造企业文化的一个略影。陶秀青的目标是,今年内把连锁店的范围扩大到100家,明年争取实现200家。
人生感言
做生意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不能伤害对方的利益,这是我所理解的诚信。我自己的实践证明,诚信所带来的回报绝对比依靠欺骗所得到的短暂利益大得多。
家乡寄语